【百度】持有大量美债不等于拥有“金融核弹”
2025/04/16
在特朗普宣布对多国家加征关税后,美债走出一波非常奇特的行情:十年期美债在4月2日“解放日”之后,收益率跌去40个基点后又反弹50个基点。这种波动有多极端?在遇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引发避险需求时,美债价格通常会上升,收益率会下跌。此轮美股和美债同时大跌,美债是否会失去避险资产的角色?
美债会崩溃吗?抛售美债报复美国的说法靠谱吗?美联储为何迟迟没有动作?针对以上问题,百度app「有识」栏目采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作为美联储原高级经济学家,胡捷认为,某些国家抛售美债的说法是阴谋论,“想象某个政府通过抛售美债来对美国施加压力,纯粹是想多了”;同时,美国政府也不太可能赖账,这样会把美国的国债信誉彻底颠覆了,得不偿失 ;当下美联储陷入担心通胀和衰退的双重困扰,不过胡捷判断,美联储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可能超过对于通胀的担忧,年内有2-3次降息可能。
以下为正文:
有识:近期市场上美债波动异常,一度传言中国开始抛售美债作为金融战开端,又有消息说是日本银行在抛售。从您的角度看,日本银行乃至日本央行有抛售美债的动机吗?
胡捷:任何一个专业的金融机构都不会通过抛售美债来对美国政府施压,因为没有意义;所谓外国政府持有大量美债相当于捏有一个“金融核弹”的说法,也完全是误解。我们先看几个数据。
第一,近两年来美国国债每天的交易量一般在10000亿-15000亿,而外国持有的美债总量不到9万亿,占总量的4分之1,即使全部抛售也不会让市场无法消化。
第二,美元国债是美国的本币国债,背后有一个无限量的潜在接盘侠-美联储。我举个例子,在2020年3月到6月期间,出于某些原因,美联储决定把资产负债表扩大一倍,在三个月之内印钞购买了4万亿美元的国债。因此,美联储如果察觉到市场有异动,或者认为有必要干预,可以印钞以一个固定价格全部买入对手盘的美债,之后再慢慢卖出去。
大部分人对于当下美债市场的解读倾向于阴谋论,或者说是对抛售国债这一举动的神话和想象。想象某个政府通过抛售美债来对美国施加压力,那我觉得纯粹是想多了。
有识:既然不存在抛售,美债近期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胡捷:第一个波动来源是市场里的杠杆盘,当被交易的某种资产价格下降,很多机构需要为抵押品补仓或者清盘去杠杆,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会卖出流动性好的资产,包括美债。
第二大原因是特朗普这一轮超常规加征关税,损害了大家对于全球经济秩序的信心。从基本面上看,如果全球贸易萎缩,跨境投资也会相应萎缩,那么国际货币的需求量会减少。一旦预期跨国贸易总量降低,对于美元的需求就会下降,因此汇市走低,跟美元挂钩的资产包括美股和美债,也在相应走低。
有识:巴菲特此前回应日本政府会不会卖美债的时候说,应该考虑的是卖掉美债之后买什么,目前也看到类似的讨论,您认为央行抛售美债买黄金是不是一个划算的交易?
胡捷:央行理论上可以抛掉美债买黄金,但交易是不是划算不好回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价格在十年内从35美元涨到了800美元,但随后金价跌去一大半,在300美元附近盘整了20年。进入本世纪后,黄金有过上涨50%和下跌50%的波动。把黄金当作投资标的,风险很大,因此如果央行只是为了牟利而调仓,那卖美债买黄金是一个不靠谱的选择。
一般而言,央行没有动机参与投机牟利。但各国央行出于储备资产合理性上的考虑,也有动机购入黄金,比如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黄金占比低于5%,适当增加一点可以理解,但绝不是为了盈利目标。
有识:现在有一个市场共识,即美债是特朗普软肋。美债是如何影响特朗普决策的?
胡捷:美债目前的波动不足以让美联储出手,正是美联储的作壁上观对特朗普造成困扰。第一个困扰,国债的发行逻辑是以新换旧,美国有一批国债到期,到期的部分当年利率比较便宜,但如今联邦基准利率在4.25%到4.5%,如果这个时候市场上把国债利率再往上炒一炒,那么发行新国债的成本就更高了,这肯定对特朗普不利;另外,美债波动对特朗普的整体形象不好,美国现在遭遇股债汇市三杀,让他脸上无光,同时他也担心这种负面形象影响选民对他的认可,特别是一年半以后的中期选举。
有识:您刚刚提到说抛售美债是一种阴谋论,美国债务接近36万亿,后续我们是关注美债的规模还是要看美债的价格?
胡捷:美债的规模和价格我们都需要关注,但相对价格来说,美债的规模更为关键。美债规模高达36万亿,利息支出大概超过1万亿,高于美国的军费支出。目前来说,美国1/5甚至是1/4的财政收入都要用于支付国债利息,这是一个极不健康的状态。
我们观察一下美国近期采取的措施,首先,缩减联邦政府的开支。拜登当政的四年,因为疫情再加上民主党本就不吝挥霍的传统,国债总额增加近8万亿美元。特朗普想要通过查账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很可能不会扭转局面。
另外,特朗普倾向减税,减少企业所得税以及包括一些个人所得税的某些项目,短期内这些措施对平衡财政是也是不利的。
关税原本更多的是要解决所谓贸易平衡和产业回归等这些问题,特朗普居然想用关税再捞点油水弥补财政,可见特朗普其实压力山大。
有识:回到美债的问题上,从海湖庄园协议看,美国会不会存在赖账的可能性?
胡捷:美国赖账是没有可能的,这样会把美国的国债信誉彻底颠覆了,得不偿失;特朗普可以去调整国债结构,老债到期以后发行长期国债,甚至发永续债(所谓永续债是不还本金,只还利息),百年债美国历史上也发行过,这是产品设计上的一些调整。
除非金融常识和人类经济体系运行的常识彻底被颠覆,不然美国就没有赖账的可能。
有识:当前通胀高企,如果说美国不能回到一个低利率环境,那美债危机和经济衰退谁先到来?美联储后续会降息吗?
胡捷:作为美联储来说,第一任务就是要维持通胀稳定,现在任务还没完成,因此美联储仍要维持高利率压制通胀。
仅看近三月的数据,美国通胀率似乎再次进入了下降通道,如果态势持续,我觉得今年会重新降息,可能降息2-3次。但关税一定会把物价给抬上去,那后续要考虑的是这个影响是一次性的,还是会形成预期循环。理论上讲,关税一旦尘埃落定,折射的价格实际上就是一次性的物价上涨。那么这个还好。但一旦形成通胀预期,公司就会你追我赶的不断往上循环抬价,这个就比较讨厌了。总体来说,关税对美联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在还在观望。
发国债希望低利率;高利率也不利于经济增长,原本今年预期美国GDP增长率会比去年再低一个百分点左右,加上关税的额外困扰,美国经济的衰退预期加重。通胀,要求美联储维持高息,衰退的困扰又要求它更大幅度的降息。美联储现在非常地纠结。
不过我判断,美联储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超过对于通胀的担忧。第一,上面提到的循环预期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第二能源价格下降非常明显,而能源价格在整个通胀的权重大概占25%。所以尽管有潜在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但是美联储对通胀的担忧还不是那么大。
有识:事实上,疫情后全球主要国家的政府债务增长快、杠杆率高。特朗普这波应对债务危机的操作,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教训?
胡捷:首先任何一个负责任的财政部都必须做到量入为出,适当的举债是对的,但利息支出占税收的比例要控制在10%以下。美国过去是两党轮流执政,各方理念不同,利益集团的纠葛也非常明显。双方合力把国债规模搞上去了,利息负担非常沉重,给全世界政府树立了一个相对负面的样板。
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国来说,有两个教训:第一,要防止不负责任地把政府债务搞上去;第二从技术层面上讲,在债务余额非常高的时候,利率不能太高。比如说日本这些年债务余额极高,债务与GDP的比例超过美国,不过它的利率极低,不至于背上过于沉重的利息负担。
当下中国的利率是低的,中央财政的债务规模也正常。但是地方政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粗略地估计债务总额超过100万亿,虽说可以通过“以新换旧”把过去相对高的利率转换成相对利率比较低的新贷款减轻利息负担,但更大的问题是在于地方卖地收入锐减。
我认为,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低的利率,中央财政的举债规模可以再往上走,幅度可以稍微再大一点,多举债用来解决一些民生问题。
文章载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