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年轻人“跑步”入市,想“抓住机会”要做功课
2024/10/15
截至昨天收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叶蔓看着跳跃的K线,想择机再出手。
9月24日,一揽子利好政策发布。从那天起,A股经历了连续5个交易日的大涨。有券商表示,国庆期间开户申请量、咨询量激增,主力军是80后、90后,还有不少00后的身影。
还想“抓住机会”
李镌记不清是哪个瞬间让他决定开户。9月24日之后,股市一片红彤彤。尽管他不知道什么是T+1,不知道开户之后的第二天才能交易,ETF、个股、基金的区别也模糊不清,但他还是想“抓住机会”。
9月29日,李镌提交了开户申请。第二天,他看着行情继续上涨,想着国庆节后一定要第一时间买入,因为“今天上涨,就觉得明天也一定会涨”。至于买什么,他并没有太多想法。一开始想买茅台,但“账户没这么多闲钱”,于是根据首页推荐购买了房地产ETF。10月8日一开盘,他以1.724的价格购入57手,交易成功。
10月8日上午,他不停关注大盘走向,心情随着K线起起落落。但事情有些不对,市场不再像节前一路高歌。一天后,亏了1160元的他全仓清空,“就当交学费了”。
抱着“交学费”心态的不只他一个。9月29日,叶蔓投了1万元,想来一次体验。10月7日晚上,她有一种预感,市场不会一直这样,也许明天就会进入回调阶段,但还是冲了进去。8日收盘时,已经出现亏损的她并没有抽身,“还想再观望一下”。9日收盘,亏损金额变成之前的十倍。“不想走,现在的亏损还在接受范围内,我想再了解了解市场。”
想赚一笔,是大多数人跑步入市的动力。赵怡秋毫不避讳地说,“亏着的时候不想跑,赚了五百想着赚一千再跑。”10月8日14时,赵怡秋以1.111的价格加仓了科创ETF。市场瞬息万变,上午赚了500元的她对朋友说“我再等等”,收市时已是亏损。她不准备出手,因为“不抛就不会亏”。
新的“社交货币”
在上海人民广场的广东路路口,有一个“股市沙龙”这几天非常热闹,交易日下午三点半之后,股民们在此分享自己当天操作的心得。
同样热闹的还有社交平台。A股持续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股市消息”最近成了新的“社交货币”。甚至在路边、餐厅里、地铁上……都能听到讨论股市的声音。这些情况在一个月前还很难想象,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就能发现一些历史的重叠。
2022年11月,多条房地产金融政策发布、央行宣布降准降息、监管机构发布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创新工具;同时美联储加息最“鹰”的阶段逐步过去,年内压制市场的三大核心因素迎来缓和窗口,A股市场随之震荡走升。
在中信证券看来,预期的剧烈逆转、散户增量资金集中入市,是今年这一轮行情的主要特征。从类比的角度,当前的市场状态与2022年11月预期剧烈逆转驱动的行情,以及2014年11月散户巨量资金集中入场驱动的行情,都有类似之处。
不过,此轮行情也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家风险偏好是不断降低的。这段时间以来,尽管利率不断走低,但大额存单屡屡售罄、国债市场频频炒热的消息依然不少。9月24日之后,股票市场突然逆转,让不少人希望把放在其他地方的钱,拿出来集中入市。
二是社交媒体成了一个重要的驱动因子。目前中文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速度,以及相同信息的自我加强程度远超以往,短视频等新媒介载体会把同一信息呈几何级数放大。
“知己”还要“知彼”
有人在这波行情里结结实实有所收获。罗本今年21岁,“股龄”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在7%左右。10月8日市场技术性回调前,他在高点清仓了自己所有的个股。
三年前,他在B站看到一条视频。“巴菲特有一句话,‘普通人通过投资指数基金便可以战胜绝大多数的专业基金经理’。”这是他投资行为的启蒙。
2021年初,罗本刚满18岁,拿着1万元的生活费购入多只指数基金。“当时行情好,运气也好,第一次操作就有10个点的收益。”
盈利之后,进入场内的想法开始萌芽,他开通证券账户,带着所有本金和收益入场。结果,一个月的时间连本带利亏了20%。“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罗本选择清仓,暂时离开A股。
2021年9月,罗本毕业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后,再次进入资本市场。三年来,除了日常开销,他每个月都会固定把一部分“闲钱”放进资本市场,现在总投资在20万元左右。有时赚、有时亏,他都不太在意。“收益和亏损都在我的计划和承受范围内。”在这波行情中,罗本有点遗憾。沪指快站上3000点时,他选择卖出一成仓位,“应该再摒一摒的”。
有位业内人士直言,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投资者教育机会。“毕竟,这样短时间内的大起大落并不常见,而市场的温度无法从‘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十个字中体会,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切感受。”
当被问及“小白应该如何应对这波行情”时,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反问,是投机还是投资?
李楠表示,做投资和炒股是两个概念。如果说希望拿出一笔闲钱感受市场和心跳,这无可厚非。不过,“我们研究了这么多年的风险资产,想要预测出在什么时间点,哪只股票会涨、哪只股票会跌,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投资,就是一个长期策略,看中的不是一两天的收益,而是要拉长周期,看五年、十年的资产增值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知己”——投资期限是多长?期望的收益和能承受的损失是多少?其次是“知彼”,可以在历史表现中找到符合预期的资产进行组合。而要想做到真正知彼,不仅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年来,罗本辗转可转债、打新股、投资个股等策略,现在的策略基本已经稳定,一半资金用于长线持有宽基ETF,另一半则是进行短线操作。
至于其他人,也都“不白来”。有人充分感受市场后选择下车,有人在前进中不断修正方向盘……不过,留在车上的人都有一个共识,未来是光明的。
(本文除李楠外,其余均为化名)
文章载自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