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中国金融】健全资金流量核算体系

【中国金融】健全资金流量核算体系

2023/05/29

《中国金融》杂志2023年第十期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的研究文章。他指出,资金流量核算是国家金融政策制定、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现代化建设、政府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依据,是有效监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信息基础,是前瞻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需要。

金融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质量和实现进程。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资金流量核算是国家金融政策制定、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现代化建设、政府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依据,是有效监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提高服务效率的关键信息基础,是前瞻性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需要。因此,为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亟待加快健全资金流量核算体系。

深刻理解资金流量核算的重要作用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仍面临风险和挑战。宏观层面,新冠肺炎疫情引致杠杆率攀升,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带来外部冲击威胁;中观层面,我国金融业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交叉传染风险仍然存在;微观层面,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的自身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为切实做好宏观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预警工作,我们应当准确把握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讲求方法,全面系统构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金融统计的关键组成部分,资金流量核算账户可提供丰富的部门间金融交易存量流量信息,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实证检验经济政策联动效果提供充分的数据基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深刻表明,统计体系在监测危机发生和影响的广度、速度与严重性方面明显不足。防控金融风险,应当注重从全系统层面持续监测金融信息。为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国际清算银行(BIS)、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敦促各国尽快建立及时、可比的金融统计体系。传统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采用资金流量表流量数据来全面展示部门间资金流向与流量,采用资产负债表存量数据来完整记录部门间资金流动的最终成果。金融危机使得SNA框架面临革新需要:首先,SNA对经济主体的细分程度不足,致使金融交易的刻画程度不足;其次,金融创新使得金融资产负债的类别更加复杂,同一种金融工具甚至对债权人债务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最后,针对对手方信息记录不足。考虑到存量、流量在刻画金融风险的形成、传递路径方面相互关联,特别是存量指标的重要性,IMF等国际组织建议各国在协同资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加速“综合的部门层面金融账户”——资金流量账户建设,并应用于经济金融核心议题分析与研判。包括美国、欧洲各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在内的经济体现已发布季度频率资金流量账户。

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当做到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建立健全金融统计核算制度方法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7年联合发布《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作为主要任务,并将金融风险防控标准化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发布,在阶段性目标中提出要编制金融业资产负债表,完善金融资金流量、存量统计,建立完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统计,有效识别市场风险及其传染渠道。这表明,加强资金流量与存量统计制度方法建设,实现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为宏观金融政策效果评价提供充分的数据基础,是深化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确认识资金流量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属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它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在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4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1985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有关部门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有关专家的积极配合下,围绕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在此基础上,从1986年开始进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设计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国家统计局于1991年发布包括资金流量核算在内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在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国民经济核算中予以试用。之后,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持续创新与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产生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16》,服务国民经济管理。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轨之际编制资金流量表,2005年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1992-2004年资金流量表进行修订。20多年来,我国资金流量核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满足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资金流量核算内容不完备。我国资金流量表的机构部门与金融工具划分较为粗线条。机构部门没有包含金融控股公司、地方政府控股国有金融资产的企业集团等新兴金融机构等,金融工具没有包括代客理财、信托投资计划、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工具,难以全面反映金融企业部门内多项交易与机构部门间多层次关联。此外,因缺乏三维资金流量核算,难以获知机构部门与谁发生金融交易,难以分析新增融资的融资结构。与资金流量表相比,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展更为滞后。虽然国家统计局已编有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资产负债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开始发布季度频率的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与总负债,但完整的资产负债表至今未能发布。同时,因缺乏调和账户,无法将金融资产负债在核算期内的价格变化、金融资产负债在核算期内的冲销与再分类从资金流量中剥离出来。目前,资金流量数据按半年度发布,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时滞。资金流量表不够详细、资金存量表长期缺失、价格与物量协调机制缺乏等问题影响了资金流量核算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

金融统计范围不全。作为资金流量核算基础的金融统计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在我国金融业快速成长的同时,金融统计体系却未能及时调整,致使资金流量核算的准确性受限。我国金融统计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各行业协会共同发布。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致使金融监管部门数据仅涉及各自所辖行业,而并不能获取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负债规模和资金流向数据。这不仅严重影响监管部门对系统性风险的研判和决策,也增加了资金流量表的编制难度。一方面,有关金融控股公司、地方政府控股国有金融资产的企业集团、货币经济公司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统计信息缺失;另一方面,有关银行代客理财、信托投资计划、融资融券业务等创新型金融工具尚无系统性统计。此外,对近年来兴起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仍沿用既有统计标准。

资金流量核算数据应用有限。资金流量表既可直接进行经济分析,也可作为经济模型的数据来源运用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稳定、宏观金融分析之中。鉴于资金流量表存在分类不够详细、资产负债表长期缺失、价格与物量协调机制缺乏、发布频率偏低等问题,我国至今未形成全面的宏观金融稳定监测体系,难以对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形成系统监测,难以对金融体系的实力与脆弱性形成科学判断,难以形成准确的国际比较,难以评估经济金融间联动效应。

加快健全资金流量核算体系

完善资金流量核算框架。鉴于金融活动错综复杂,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金融风险无处不在,资金流量账户的框架设计应当更加精细。首先,资金流量账户对机构部门、金融工具划分应当较原有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更详细,并体现国内的经济功能与金融特色;其次,为确保流量存量数据协调一致,资金流量账户须以调和表记录资产价格变化;最后,为监测风险传递路径,资金流量账户须包含“从谁到谁”账户。

创新资金流量账户编制方法。尽管国际标准已给出基本编制方法,且美国、日本、欧洲多国等已发布编制经验,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统计体系难以支撑部门层面和关键金融工具的数据需求。不仅如此,各国金融活动独具特色。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同样关注发展中国家编制经验。我国要积极探索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资金流量核算框架,形成多种新型数据的应用方法,丰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标准。

完善金融统计体系。为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敦促各国尽快建立及时、可比的金融统计体系。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核算,需要金融统计、国际收支统计、政府财政统计等主要数据来源,与统计调查、税收记录、贸易协会出版物、企业会计信息、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数据等辅助数据来源作为支持。我国要完善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所有金融业务、所有金融工具的全金融统计体系,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数据,夯实资金流量与存量核算的基础。

提高资金流量核算数据发布的时效性。统计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欧洲国家、加拿大、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发布季度资金流量账户的经验,提高我国资金流量账户数据发布的时效性和频率,以便有效支撑经济金融政策制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加强资金流量核算数据的应用。资金流量核算能够及时提供全面的部门间金融交易信息,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实现经济金融政策联动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国际金融危机表明,全面深入分析部门金融资产负债存量及部门间金融流动,对知悉与化解金融风险十分必要。因此,我国要将资金流量账户及数据广泛应用于金融调控、监管和风险防范,有效地监测预警金融风险累积及传递路径,揭示金融变量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方式,支撑政府金融经济决策,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金流量存量核算制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9AZD0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