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澎湃新闻】香港拥抱虚拟资产赛道,筹备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

【澎湃新闻】香港拥抱虚拟资产赛道,筹备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

2022/11/01

10月31日,在今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了《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下称政策宣言),阐述其在发展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系统而制定的政策立场和方针。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对全球从事虚拟资产业务的创新人员抱持开放和兼融的态度。”政策宣言指出,由于虚拟资产对环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在金融创新方面得到的认同俱增,加上随着虚拟资产进入Web 3.0和元宇宙领域所带来的未来机遇,虚拟资产在市场上已变得不可或缺。特区政府现正与金融监管机构缔造便利的环境,以促进香港虚拟资产行业得以可持续和负责任地发展。

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虚拟资产中心

此前10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预告,政策宣言将展示特区政府推动香港发展成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愿景,以及与全球资产业界一同探索金融创新的承担和决心。

“虚拟资产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香港在这个领域面临来自新加坡的竞争。”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道。

“实际上香港是要力图打造全新的亚洲金融科技中心。香港选择的是以金融场景,尤其是虚拟资产这样一个场景来释放金融科技的生命力。”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研究专家刘洋向澎湃新闻分析道。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认为,“这表明了香港特区政府对于虚拟资产产业赛道的认可。”他提及这个赛道里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因此有很多政府在观察、考虑这个赛道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又会带来什么风险。“现在来看,全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逐渐形成一个共识,虚拟资产及相关产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赛道之一。另一方面,香港面临着很现实的竞争,包括来自新加坡非常强劲的竞争。基于赛道的重要性和竞争因素,香港特区政府这次做了鲜明表态,就是要拥抱这个赛道,同时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不输在新的赛道上。”

筹备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

在监管方面,政策宣言提出通过一致、明确和清晰的监管框架,有助奠定稳固的基础,以迎接由全球虚拟资产急速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发展。

“香港此次宣言进一步开放虚拟资产市场,可以认为是一种包容性的监管,意在以宽松监管吸引虚拟资产的技术、业务、市场等创新团队,希望虚拟资产等金融科技创新为相关传统金融市场赋能,做优存量,同时在加密数字货币、数码港元、非同质化代币(NFT)等产品和场景创新,并吸引更多面向非传统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年轻人。”刘洋说道,“这可以视作香港在强化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争取年轻投资者的重要举措。”

在政策宣言中,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在加紧筹备新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的同时,我们也乐意联系全球虚拟资产业界,邀请有关交易所在香港开拓商机。”

“这表明香港特区政府对虚拟资产服务持开放态度,愿意招揽相关创新机构,但要求这些机构持牌合规运营。”邹传伟说道。

刘洋表示,持牌经营是将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的有效手段。“香港要做大虚拟资产服务,就必须搭建自主可控安全的虚拟资产交易体系,因此,香港有可能比照现有资本市场规则,参考金融科技的技术规律及风险控制,在虚拟资产备案、发行、交易(支付)、风控等环节实行持牌交易。”

虚拟资产和加密货币并非合法支付方式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香港特区政府在政策宣言中,将虚拟资产和加密货币定义为科技创新产物,同时也强调其并非法律认可的合法支付方式。

胡捷认为,科技创新产物的定义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要以面对科技创新的态度去认真地研究虚拟资产,表达了一种接纳、包容、观察、研究、发展的态度。“同时,针对具体的应用,香港特区政府做出了一个阶段性的指引,即虚拟资产里有形形色色的资产,但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天然是交换的中介物,也就是货币。虚拟资产中绝大部分都不适合做货币,比如说它们不能够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币值要稳定。”他强调,这表明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一种谨慎态度,即暂时不认可把虚拟资产作为货币来考量,不允许其作为税收、法庭裁决,以及关键的金融机构(例如银行)清结算的支付载体。

邹传伟表示,“宣言明确列举的虚拟资产包括非同质化代币(NFT),代币化资产(比如绿色债券代币化),以及稳定币。非同质化代币和代币化资产属于新的资产类型,本身就不能承担货币职能。涉及支付用途的稳定币因在管治、稳定和赎回机制等方面还缺乏完善监管框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价值稳定和稳健运行,所以也不是法律认可的合法支付方式。”

“加密数字货币鼓吹者宣称,通过去中心化机制安排,能避免政府干预,实现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然而,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离得开货币政策的调节,没有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共识、自治实现良治,利益社会的科学治理恰恰需要中心化制度安排。这是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面临的悖论。”刘洋说道。

刘洋表示,纵观全球发达金融市场,包容审慎仍然是虚拟资产和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基本原则。“反过来讲,在技术作恶无法通过伦理和监管约束的现实下,香港可能成为虚拟资产的技术创新、场景创造、平台打造和生态构建的试验区,但绝非是不受监管的衍生金融风险爆发地。尤其是相较于传统金融市场,技术和数据的复杂性、隐蔽性使得监管难度更大。因此,政策宣言明义为虚拟资产背后的金融科技优化营商环境,搭建创新创业舞台,但也明确昭示了洗钱、欺诈、非法集资、币值跌宕等支付风险。”

NFT、绿色债券代币化及数码港元的试验计划

政策宣言还提及,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正研究推出下列试验计划,以测试虚拟资产带来的技术效益,并尝试把有关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金融市场。这些试验计划包括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非同质化代币(NFT)、绿色债券代币化及数码港元。

“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非同质化代币(NFT)主要是面向参会者的数字纪念徽章,有社交属性,能提升对参会者的黏性。”邹传伟说道,“绿色债券代币化指香港金管局和国际清算银行合作的Daml和Liberty两个原型研究项目,一是用可信数据证明通过绿色债券融资在实体经济中发挥了发行者所承诺的影响力,二是从金融层面提升绿色债券的市场流动性并增强二级市场对零售投资者的信息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胡捷则认为,这些试验计划具有象征意义,表明了香港特区政府的态度。“绿色债券代币化也非常有意义,它代表了传统金融资产的代币化。传统金融资产有很多,包括股票、债券、期货等等,香港特区政府选择具有话题性的绿色债券,把它代币化,将其表达形态从纸质或者传统账本记账形态,变成这种公共账本上流转的通证,从逻辑上讲是一种形态的转化。从宣示意义上讲,则表明了对分布式账本和通证工具的正面态度。”

9月2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曾发表题为《“数码港元”——迈出新一步》的政策立场文件,阐述金管局对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即“数码港元”或e-HKD)的政策立场及未来发展路向。

邹传伟分析称,“数码港元属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需兼容港币的联系汇率制。香港金管局讨论了3种可能的数码港元发行机制,数码港元与大额支付系统和零售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隐私和数据保护问题。数码港元对支持数字经济中的支付创新,提高支付系统的韧性和有效性,以及应对新兴货币(主要是稳定币)的挑战有重要意义。”

“香港特区政府利用现在新的区块链技术所支撑的这种新型分布式账本,来完成传统的中央银行的法定货币发行,这是一个新的尝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中国走在前列。”胡捷表示,“香港积极地拥抱新赛道,其实对于内地的从业者也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甚至可以考虑在香港展业、或进行更加前沿的探索。”

区块链产品技术专家、欧科云链集团副总裁、欧科云链控股(1499.HK)执行董事张超提出,“一个自由且稳定的金融环境是建立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必要条件。技术安全则是构成这一环境的基石。”他表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规模的广度和深度同样也是维系国际虚拟资产中心地位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香港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从构想已走进现实。”

文章载于澎湃新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