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点在哪里?
2021/01/02
日前,“相信未来——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大会由巴比特主办,并得到了武汉市政府、江汉区政府、武汉市经信局、中国信通院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受邀出席,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洞察本质:区块链时代的金融人》。
胡捷从金融人的角度谈了他对区块链的看法。他指出,一个金融体系的核心要素有两点:第一,要有一套可信的帐本,第二,要有一个稳定的货币。稳定的意思是,相对于世界上的货物和服务,它的交换比例相对比较稳定,俗称通胀率稳定。
如果在这么大尺度的一个金融系统去衡量比特币,它是不成功的。因为比特币虽然提供了非常好的可信帐本,但是没有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所以比特币作为货币是失败的,毕竟它不稳定。但比特币的价值是什么?目前来看,它是业内占据头部地位的第一个示范性项目,它的唯一性让它成为了一个限量版的数字文物,有了炒作的价值。比特币之所以能够置换成一般经济体当中的法币,是因为它是一个文物,有文物价值。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因为这个论坛主题是人才,所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金融人怎么看区块链的。如果大家将来有兴趣应用区块链到金融领域,成为一个区块链+金融的两栖人才,我觉得这个分享可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区块链时代金融人,看看我们是怎么看的。
有很多问题可以展开,但我们今天只讲三个问题,如果你致力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把这三个问题了解清楚了,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金融?很多人已经涉足了金融,但是他不太了解,或者了解非常片面。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区块链?我不是从技术角度讲,而是讲我们金融人怎么看区块链。第三个问题,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
什么是金融?
金融是围绕着货币的一个行业。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货币是非常神秘的一个东西。我今天要告诉大家,金融体系是围绕货币的生产与交换建立的一个体系。货币是可以生产的,当然也是可以交换的。在这个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货币的生产与调控是央行在干的事情,当然有其它的外围机构配合,像商行。譬如货币的流动与配置,就是我们说的投融资,有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在促成和参与。每一笔投融资的交易,都需要分析货币的风险与回报。
金融体系我跟大家快速过一下。金融的核心本质就是投融资,行内人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包装成一个很高大上的说法叫投融资,其实就是以钱换钱的交易。金融人干的就是以钱换钱的交易。这当中有两个参与交换的对象,一个叫投资人,一个叫融资人,投资人就是先给钱后收钱,融资人就是先收钱后给钱,这就是投融资。金融就是围绕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建了一个体系。
投融资业务最原始、直接的做法就是投资人和融资人直接交换金钱。直接做的建制叫金融市场,譬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围绕直接投融资,有一帮闲的人打杂,譬如证券经纪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顾问公司、P2P平台等等,这些人的角色类似房产中介,撮合租客房东,他们被称为金融中介。
第二种投融资方式就是通过媒介,实际就是两个直接投融资的串联。一个金融媒介把投资人的钱拿来,再找到融资人放出去。这种角色被称为融媒,是不同于金融中介的另一种建制。典型的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典当行等等。
金融是以钱换钱的交易。那么,这个钱最开始从哪里来?——央行凭空印的。货币历史很复杂,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都是央行凭空印。怎么凭空印,是一个大学问,我们就不展开讲了。印出来之后发出去,经过一些放大,怎么放大的我们也没有时间去讲。简言之,就是央行凭空印的。
印了之后大家就开始在这玩。玩的时候大家注意一下,货币的物理形态有很多演进,以前常见的是纸质或金属载体。但今天,在中国95%的货币形态已经变成了帐本上的数字。说数字货币的时候大家注意,即使我们没有区块链这件事情,我们的货币形态95%也都是数字的。用数字货币这个词用来特指“DCEP”这种狭义的货币形态是不严谨的。但是没有办法,约定俗成,虽然我们货币绝大部分的形式都是数字形态,但现在人们提到数字货币,仍然通常特指DCEP。
数字形态的货币,它的流转体现为帐本上的数字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帐本体系来记录这些数字。这个帐本体系是一组帐本、一个集合,构成了我们的支付体系。换句话说,所谓支付体系就是一个帐本的集合。
以上这些就构成了金融体系,第一个问题回答完毕。
什么是区块链?
我今天从金融角度谈谈区块链。
我们从比特币谈起,一个金融体系的核心要素,第一,要有一个可信的帐本,第二,要有一个稳定的货币。稳定的意思是,相对于世界上的货物和服务,它的交换比例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俗称通胀率稳定。这两个要求构成了金融体系的核心要素。
将比特币放在这么大尺度的一个金融系统去衡量,它是不成功的。比特币虽然提供了非常好的可信帐本,但是没有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所以比特币作为货币是失败的,毕竟它不稳定。但是比特币的价值是什么?目前看它是唯一一个在业内占有头部地位的示范性项目,所以说比特币成为了一个限量版的数字文物,有了炒作的价值。比特币之所以能够置换成我们一般经济体中的法币,是因为它是一个文物,被炒家追捧,所以它有价值。但是真正我们最关注的比特币的贡献不在于此,而在于它贡献的算法型帐本。
什么是算法型帐本?有三大特点,第一个是共识记账,第二个是权益通证,第三个是智能合约。
第一个是共识记账
什么是共识记账?传统的记账就是一个人记。怎么做到可信呢?这个记账人可信就可以了。比如说你的钱放在招行,今天显示有100万,明天去看就只有10万,怎么办?你只能去抱怨,如果对方听还好,不听怎么办,实际上没有办法,因为这个帐本是他管的。这种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你还接受他是什么原因?历史证明,他商誉上还是可靠的。总之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记账方式。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记账方式:帐本多人一起记,因为没有一个人信得过。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挑战是,多人记出来的账是不一致的,这是非常自然的问题。我的一个好朋友,名字叫中本聪,有一天跟我喝酒之后想了一个办法,让多人一起记的时候,账本是一致,至少统计意义上是一致的,解决了共识问题。
他解决的办法是一条路径,别人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做。但是他第一次成功构建了实用的算法型账本,不依赖单个的记账人,依赖算法逻辑来保障其可信度,至少在统计意义上保证它是可信的。我们后来注意到,共识记账会触发革命,因为金融的基础设施就是帐本,基础设施发生变化,那么整个业态都可能发生变化。
第二个是权益通证
互联网第一代是传递信息,载体是文字图片。现在如果用互联网传递钱,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叫通证,把持有者拥有的权益写在通证上,能从A转移到B,它的权益所赋予的价值也就随之转移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我们金融人看来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它构成了一个帐本的基础逻辑。
通证跟传统的载体有什么差别呢?最大的差别就是天然地、深度地数字化,具体来说它可以加密、协议化、智能化,这些对于将它用于交易或者交换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助力。就是说,当你表达一种权益的时候,用通证去承载,它具有天然的可交易性。网上发一个股权,如果不考虑其它政策限制,第二天就可以进行交易。它的技术特征极大地便利了交易。注意,通证其实是一张白纸。很多人有错误的理念,认为通证本身有价值,通证没有价值,只是一张白纸。它承载什么就是什么,承载债权就是债券,承载的是博士资格就是一个博士毕业证。
第三个是智能合约。
把人与人之间经济上的约定,用代码表达出来,配合刚才前面两个特点,一个共识记账的帐本,一个承载权益的通证,这种可编程性就可以做很多事情。金融工程所需要表达的逻辑,如果用代码实现,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区块链的在我们金融人看来,它是什么。
顺便讲一下区块链的一般应用大概有哪几类。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涉及权益分配、权益表达、权益流转。我们可以用智能合约实现利益分配,用加密通证表达权益,用共识记账记录通证流转。
适合通证商业模式的应用有几类:第一个是确权存证类,第二个是权益交换类,第三个是多体协作类。譬如协作类,有时候并没有一个可靠的、单一的人去管理协作涉及的帐本,这时候大家一起共同管理这个帐本,依据帐本上表达的信息完成协作,就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区块链与金融结合点在哪里?
区块链在我们金融人看来是一个信息技术选项,其实还有很多其它信息技术我们也可以用。金融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3I型行业(Information Intensive Indeed),而今天的信息技术是3A级的水平(Anytime, Anywhere, Anyway),3A+3I遇到一起有很多创新,因而演进也就不断产生。
金融体系由于科技的冲击在重构过程当中,当然金融逻辑不变。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信息科技对金融业的冲击大致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客户的触达、获取以及服务方面;第二是信息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方面;第三是流程便捷性、高效率和智能化方面;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发现金融业的账本可以有一个替代品,即算法型账本,这种替代有非常大的意义,这是第四方面。
这个账本的冲击到来后,金融业有哪些可以去想象的地方?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资金的募集、货币的发行。这三个方面今天没有机会展开,但是你们看这几个字就知道,过去三、五年当中,很多区块链的应用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应用,我们就不展开了。这三个领域在金融里面应该都是皇冠级的应用。要注意的事情是,它有监管相配套而来。监管有监管的逻辑,监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类用鲜血和眼泪换来的。
监管有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要考虑?一个是要消除信息不对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要保护非专业投资人,三是要保护非专业融资人,四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什么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家第一反映是大规模的金融风险,这个不是它的本质,它的本质是“坏的金融机构会牵连好的金融机构”,常常表现为一带一大片,规模也比较大,但是本质是坏的影响好的。实际上按照经济的逻辑,任何坏的公司,哪怕是金融机构,也应该自动出局,不应该去救。但是如果出现“坏的机构影响好的机构”,导致大规模的风险,也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必须要救助的,因此业界的人对于监管不能去规避。当然,只是监管的逻辑要前后一致,不能对创新的做法过分苛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需要具备监管的知识,有效跟监管者对话。
大家看我给出的PP中间有一条线,左边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的区块链在金融方面的应用(虽然我没有列全),右边我留一大块的空间。实际上左边所做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有理由尝试把右边的账本换掉,换成算法型账本,在右边重做一遍,可不可以?过去的汽车都是有人驾驶,来一个无人驾驶能不能重新做一遍?一个金融交易,有很多事情需要人介入。譬如做市商,坐在那里,你要买股票他就卖给你,你要卖他就买下来。在新的世界里,可不可以把这个人去掉。有一些人在尝试做类似的事,也就是构建一个无人驾驶的金融世界。
这个无人驾驶的世界,我们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DeFi,它的意思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回到左边就是CeFi(Centralized Finance)。本质问题就是无人驾驶的金融我们能不能做好。目前,金融人看右边的尝试非常幼稚,但我认为还充满了希望,需要非常密切地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
大家注意到刚才右边那个世界我是用反字体写的,就是现实的镜像,像是两个平行宇宙。这两个宇宙中间可以有一个虫洞,譬如稳定币,把两个虚拟世界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复杂有趣的话题,不展开细说了。
讲完了这一堆,三个问题就回答完了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最后跟大家做一个总结吧。大家如果对区块链和金融都感兴趣,把握两点:第一,要把握金融的本质,第二,熟悉科技的应用,这里有三层逻辑——大逻辑,首先要理解金融本质,不理解金融本质去做一定会出错;中逻辑,你要知道科技怎么影响金融;小逻辑,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技能,譬如你懂加密算法,懂编程。
希望大家多多少少学一些金融。希望大家学会以金融的视角看世界,以科技的方式做金融。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谢谢大家。
文章载于巴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