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东方网】建设资产管理中心应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

【东方网】建设资产管理中心应与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

2020/06/19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作为首席学术支持单位,为论坛提供全力支持。

6月19日上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朱宁受邀出席全体大会四:金融市场扩大开放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刘桂平,先锋领航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ortimer Buckley,橡树资本联席董事长Howard MARKS,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总裁傅帆,路博迈集团首席运营官Andrew KOMAROFF,穆迪公司首席信用官Richard Cantor,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展开对话,围绕中外资金融机构面临哪些新机遇,上海如何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等话题进行分享。朱宁表示,虽然这段时间各个不同领域可能出现了全球化的停顿甚至倒退,但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中国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可逆转。

以下为朱宁教授发言实录:

01

Q:如何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如何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

朱宁:昨天陆家嘴论坛上易会满行长和郭树清主席在发言提到未来上海会成为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中心和人民币金融风险的管理中心。对于这个话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看法。首先,我觉得,上海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可能要和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有序逐步开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我过去的研究,中国的资产本土性明显,中国居民家庭大部分的资产配置都在中国的境内,以人民币为计价。如何借助金融服务业开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到来,使居民家庭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全球化,更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变化带来的风险,这是下一阶段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过程中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这也与中国经济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

其二,我认为资产管理行业不只是简单的金融服务行业。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从原来通过劳动、人力、时间获取财富,到逐渐进入中高收入的国家层次以后,更多的是通过财富创造财富。资产管理行业不是简单的代客理财业务,更多的是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在这过程当中,资产管理行业开始注重社会责任投资,这将会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和社会进步,带来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其三,大家知道过去十年里有两位诺奖得主是因为他们在行为金融学上的研究而获奖。利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能够更好帮助中国投资者提升他们金融的素养,帮助克服他们在投资过程中的行为偏差,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投资业绩。这其实也是刚才很多嘉宾提到的,整个金融服务行业与资产管理行业能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更好的做到普惠金融,切实帮助消费者和投资者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和更好的生活方式。

02

Q:中国金融市场会因为全面对外开放有怎样深层次的变化?

朱宁:个人觉得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风险的改变,会对投资者产生风险的冲击,也可能会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调整。金融创新虽然有更多的风险,但相应的,也有更多的手段应对风险;其二是关于效率和竞争,更多竞争一定会提升效率,包括金融市场定价的效率和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效率,把更多、更好的实惠带给最终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其三是关于监管,未来将有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和创新服务产品引入到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给投资者带来很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金融市场发展永远和整个监管水平的发展相互促进是非常重要的。

03

Q:对外开放,中国本土企业能不能撑得住?

朱宁:在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完全达成,在资本项下没有完全开放时,本土机构有非常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网点优势。而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外资机构会有更多的优势,同时也给国内机构带来更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随着交易下降和换手率降低,中国券商所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会缩小,这点大家还需未雨绸缪,为今后行业不可避免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04

Q:未来,上海金融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朱宁:上海具有两个优势,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制度创新。关于科技创新,无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技术进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是长期的发展趋势。身处长三角的上海有人才的优势、客户优势、财富优势和监管执行能力的优势,这点是上海通过国际化和进一步开放会进一步受益的领域;关于制度创新,如今,我们在自贸区通过在岸的地理特制进行离岸金融服务,建立缓冲带试验区,我觉得这是上海非常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05

Q:怎样看行业当中的大趋势和逻辑?

朱宁:个人认为,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当。虽然这段时间各个不同领域出现了全球化的停顿甚至倒退,我觉得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中国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可逆转。此外,随着整个行业的变化,既是合作又是竞争其实是一种常态。它不是“零和游戏”,因为大家的出发点、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合作创造财富共赢的机会。最后,我对于中国中长期的经济仍然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既会给外商带来机会,也会给本土的机构带来学习、借鉴的机会。


文章载于东方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