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解决方案
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关于我们
EN
中文
主页
>>
专家团队
>>
教授见解
>>
【新华财经】预计2020年通胀仍温和可控
【新华财经】预计2020年通胀仍温和可控
2020/01/10
国家统计局昨天(1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3%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
对此,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物价波动分享观点,并对2020物价走势做出预判。他认为,2020全年物价或比2019年涨幅略有扩大,但预计仍在3%左右,其中上半年涨幅比下半年略高一些。相关观点被新华社通稿引用,并在新华财经、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国政府网等诸多媒体平台发布及转载。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现结构性分化;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我国通胀率将仍然处于温和可控区间,为宏观政策调控留有较多空间,应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增加促12月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
从同比看,CPI上涨4.5%,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4%,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3.4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4%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8%转为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分析,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出现积极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猪肉陆续投放,进口量有所增加,猪肉供给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3.8%转为下降5.6%,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7个百分点。在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下,牛肉和羊肉价格环比涨幅分别由2.8%和1.3%回落至0.1%和0.2%,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由环比上涨4.3%和3.6%转为环比下降4.9%和1.9%。
此外,受冷空气及大范围降雪影响,鲜菜、鲜果生产和储运成本增加,价格分别环比上涨10.6%和0.6%。
家乐福上海徐汇店生鲜处处长沈红霞介绍,各类生鲜食品价格稳定,部分有小幅回落。例如猪肉肋条价格在每斤30元以内,促销时每斤20多元,较去年11月末最高点跌了不少。随着我国各类稳定猪肉价格的措施落实,例如增加进口猪肉来源、投放储备冻肉等,对稳定猪肉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零售终端猪肉价格止涨回落。橙、柚、苹果、梨等水果供应充足。一般来讲,冬季因为天气寒冷,蔬菜会往往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不过,全国各地蔬菜供应也比较充足,因此市场内蔬菜均价较前期约涨了10%左右,比往年春节前涨幅明显缩小。
“由于前期郊菜货源较为充实,南方各主产区近几年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种植面积,提高了设施农业的比重,因此总体货源还是非常充足的。”上海蔬菜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做好上海市郊绿叶蔬菜的生产、销售的组织工作,同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遇紧急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蔬菜价格稳定。
2019年全年物价表现分化
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具体来看,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表现分化。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水果录得两位数增长,是涨幅最大的品类。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朱启贵分析,在2019年全年,我国物价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影响,这其中猪肉等肉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多,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不足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介绍,牛肉、羊肉、鸡蛋作为猪肉替代品,因猪肉价格上涨跟涨,而近期随着猪价回落价格已企稳或回落;蔬菜、鲜果涨价主要受气候和运输情况影响,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点。粮油价格较稳,则有赖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足。
从2019年全年来看,涨幅相对明显的非食品商品或服务是中药、西药、家庭服务、衣着加工服务;此外教育、文化、娱乐等有一定程度的上涨。田国强分析,我国居民对健康更为重视,舍得为享受体验和自我提升花钱;而人们收入提升也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这在社会服务类商业领域尤为明显。因此,服务价格缓慢上涨是长期趋势。
交通和通信价格在去年下跌。2019年前三季度,3家通信企业落实提速降费等要求,流量平均资费降幅已超过30%,降费约3000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刘高峰分析,提速降费、携号转网等措施让消费者获得感持续增强,尤其是,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宽带人口普及率差距也在逐步缩小。2020年,我国信息通信服务的质量会进一步提升,老百姓获得感会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是服务和业务发展更加均衡、更加高质量。
预计2020年通胀温和可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数据显示,由猪肉所推动的CPI上涨态势已经明显缓和,也表明了这一段时间政府围绕猪肉保供稳价工作成效的显现。
朱启贵说,2019年全年,我国CPI上涨在3%以内,说明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和水平较好,符合调控目标和市场预期。从2020年全年看,由于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货币政策稳健,2020全年物价或比2019年涨幅略有扩大,但预计仍在3%左右,其中上半年涨幅比下半年略高一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分析,随着稳定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逐渐见效,2019年11月以来猪肉批发价有所回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出现止跌回稳,但由于生猪养殖周期在6个月左右,生产供应恢复正常预估到2020年一季度以后。预计2020年全年通胀总体温和可控,考虑到2019年下半年因猪肉价格上涨带动涨幅扩大,翘尾因素影响明显,2020年上半年物价涨幅略高,下半年涨幅收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通胀风险因素不应放松警惕。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析,猪肉价格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去年10月以来生猪存栏水平出现回升,但猪瘟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初步判断本轮猪价涨势或持续至下半年。
数据显示,美国原油期货价格2019年上涨34%,是2016年以来3年最大年涨幅。朱启贵认为,我国2020年也应关注输入性通胀风险。
专家建议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家建议,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可控,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留有较为充足的空间。
朱启贵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生产注入动力,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应关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菜等价格波动情况,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相应的保障,满足国内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张立群分析,2019年12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5%,环比持平,尽管同比降幅收窄,是一个积极变化,说明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在逐步缓解,结合2019年12月的PMI数据来看,表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成效初步显现,在生产资料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也有所表现。
但他表示,12月份PPI同比仍然为负增长,表明整个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工业企业订单不足,需求不足的矛盾仍需高度重视。所以,宏观调控围绕着扩大内需等方面的工作仍然不可放松。从目前市场供求关系来看,如果剔除猪肉影响,应该是一个普遍的供大于求的格局。货币政策仍然需要在保持稳健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目标上,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
“在稳民生方面,要真正消除猪肉上涨的影响因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保民生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尤其是在春节前,针对低收入者的物价联动机制应进一步做细做好。”张立群说。
沈建光分析,当前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稳增长和降成本,猪通胀不会导致货币政策由松转紧。2020开年即迎来全面降准,体现了央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决心。接下来货币政策将延续稳健调,并适时适度运用市场化降息手段降成本、保需求。
作者
朱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