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2020/03/0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课题组
(2020.3.6)
课题组组长:屠光绍
课题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张春、董昕皓、胡浩、蒋一乐、李峰、王江、吴婷、严弘、仲文娜、朱宏晖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蔓延态势。从新冠疫情表现的危害性看,疫情的全球蔓延以至进一步恶化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影响。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后对国内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影响的分析已经见诸各种媒体,而本研究课题着重从疫情国际蔓延的角度,基于已经并可能进一步扩散的国家或地区,以及各地疫情程度的分析和预测,估计了全球和各国经济受影响的程度,据此来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层面,考虑到疫情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影响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别,我们假设了三种疫情影响强度,并结合扩散区域的可能性,建立了三种情景。在乐观情景下,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2.5%,比2019年下降0.4个百分点;在中性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下降为2%;在悲观情景下,全球GDP增速为1.2%。
从行业角度来看,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将造成直接冲击;对产业链全球化的制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以及强顺周期的能源行业将造成较大影响。结合全球产业分工的现状,我们定性分析了不同产业链受国际疫情影响的程度差异。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机电、半导体、运输设备、化工以及矿物燃料等方面的供应受影响较大。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从生产资料供应、资本供给和最终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极大的冲击。
从对金融市场影响来看,疫情全球爆发后的第一周(2020年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场的表现可以概括为美元和日元涨,股市和黄金跌。虽然类似的组合波动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发生过,但目前看来,由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相应的积极行动,市场并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流动性危机。
全球疫情的蔓延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看,比照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的国际扩散将冲击出口增速,从而拖累我国GDP增速下降1.0(乐观)、1.9(中性)或3.0(悲观)个百分点。如果日韩疫情严重,我国在机电产品、化学制品(尤其是新材料)等领域将受到供应端影响,产业链的延伸可能冲击国内中下游半导体产业、汽车制造业。若疫情进一步在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蔓延,将对我国的机电、运输、化工、家具玩具、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等行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普遍性影响。
全球疫情蔓延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波动,但也有正面效应。尽管本次疫情加强了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但中美股市的弱相关性意味着资产配置动机将吸引外资流入。在债券市场,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行业、汽车制造和化工行业信用债风险。疫情扩散后,由于避险原因,人民币汇率反而走高。未来人民币的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恢复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
国际疫情蔓延给我国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全球疫情蔓延使得我国将面临来华人员带来输入病例的风险,这将延迟我国防疫结束时间。全球疫情将造成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我国已基本控制疫情,在国际抗疫中,我国将获得更多机遇,包括降低国际产业链从中国转移的压力、满足增加的抗疫物资需求等。全球疫情为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对抗逆全球化提供了机会。
为应对风险和抓住机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做好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准备;(2)采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是要注意刺激力度适当、结构合理;(3)对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精准支持,鼓励信息科技等行业帮助海外国家抗击疫情,为疫情结束后向国际市场拓展提供铺垫;(4)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同时布局完善国内产业链;(5)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满足海外资金在疫情蔓延下的避险需求,在国际疫情防控合作中发挥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开放步伐;(6)承担大国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下载完整报告,请见网页右侧
-
|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1960kb
)
2020030807455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