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发布
2018/10/25
201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课题组编写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向经济强国的迈进,都迫切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金融体系来支撑,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改革创新、提升社会福利。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的支柱,是这个蓝图中的关键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2009 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 号),明确上海到2020 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了加速推进期。
上海以其在金融方面深厚的底蕴、独特的地位和巨大的前景,已经快速发展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建设方面。但相对于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尚有相当的距离。
本报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所面临的挑战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举措进行初步的探讨。报告论述将围绕以下7 个问题展开:
1. 什么是国际金融中心?
2. 伦敦和纽约是如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
3. 东京为什么没有能成为伦敦和纽约那样的全球金融中心?
4. 上海应成为怎样的国际金融中心?
5. 上海的差距和挑战在哪里?
6. 上海如何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
7.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风险如何控制?
报告认为:
1.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应是立足中国(未来全球最大经济体)、覆盖亚洲(全球最大经济板块)、辐射全球,成为和纽约(覆盖北美)和伦敦(覆盖欧洲)三足鼎立的全球金融中心。
2.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结构性的制度创新。以现代金融科学为基础(而不是现状和所谓最佳实践),突破现有体制的约束(包括现有的全球金融中心所面临的限制),借助新兴的金融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举措可概括为“三支箭”:一、借助自贸区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全开放的离岸金融市场(可称作“金融自由港”),作为全面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并以此建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据地(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财富全球配置的平台、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和“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撑;二、致力于引进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全面提升在岸市场和服务的覆盖、质量、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三、大力推进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场外市场的建设、扩展和创新,提高服务于企业投资、融资、激励、风控和创新需求的效率、深度和广度。
4. 金融科技(FinTech)将在推动金融市场和服务的发展、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元素。
*下载完整报告,请见网页右侧
-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报告》(
950kb
)
2018110105151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