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筠教授荣获2021 Review of Finance Pagano and Zechner论文奖
2021/11/30
Review of Finance Pagano and Zechner 论文奖由欧洲金融学会创设,用于奖励每年在其旗舰学术刊物《金融评论》(Review of Finance)上发表的最佳非投资论文。此次是该学术期刊成立以来第一次将这个奖项颁给一篇完全基于中国公司数据,研究中国经济现象的公司金融方面的论文,对于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国社会经济现状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论文主要考察腐败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数据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共84个行业中各种规模等级的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2009-2014年间的财务数据,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运动作为外生冲击来解决实证中常见的内生性问题,从而研究腐败对于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
“腐败行为让部分特殊个体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使得其他本无腐败行为的企业也被迫参与进来,从而忽视自身创新发展,导致市场资源错配,企业陷入低效均衡,最终业绩变得更差。”为了验证这种假设,于晓筠教授与三位合作者创建了衡量每一个地区每一行业腐败程度的计量指标,搭建了高维固定效应的实证模型。他们发现,随着市场环境中的腐败程度下降,事前腐败程度较高的省份和行业的营商环境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公司业绩普遍提高,这在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中体现尤为明显。事前处于严重腐败环境之中的企业,事后其技术效能提升更大,销售增长更快,债务融资成本下降更多。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提升,劳动力和资本被重新分配到具有更高生产力的公司,且流速增快。当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腐败环境得到改善后,也会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进入。由此,他们推出结论,腐败本身具有显著的负外生性,对于经济运营而言是一种低效均衡。
不同于学术界已有的致力于对腐败行为的审计以及政治联系、影响等的研究,四位学者直面中国开展反腐运动后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度影响,首次从经济学和实证的角度,证明腐败是一种无效率的均衡状态,对经济有着显著的负外生性。于晓筠教授相信,未来这一领域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下去,通过进一步详细挖掘腐败如何导致负面的外生性、又存在哪些有效的干预措施等问题,积极为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学术参考。
文章载于SAIF